中銀國際發表中國市場報告,港股於今年年初以來表現非常波動。截至4月9日為止的平均日成交額達到2,543億港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994億港元以及2024年全年的1,318億港元。恒生科技指數截至2025年4月9日年初至今累漲4.95%,達到4,689點。
在個別行業中,醫療保健、資訊技術和消費必需品行業表現較好,分別錄得8.71%、7.4%和7.21%的年初至今漲幅;而能源、工業和綜合企業行業則錄得負收益,分別下跌15.18%、9.96%和9.58%。南向交易昨日(9日)錄創紀錄的淨流入。截至2025年4月9日,該行注意到南向交易在預期的經濟復甦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背景下,年初至今錄得不錯的淨流入。南向交易年初至今淨流入5,386億元人民幣,遠高於去年同期的1,364億元人民幣。
相關內容《大行》滙豐研究稱半導體設備行業防禦性最強 看好小米(01810.HK)
中銀國際指,南向資金4月9日的淨流入錄自內地與香港股票互聯互通機制啟動以來的最高單日淨流入,超過第二高的2025年3月10日的277億元人民幣和第三高的2025年4月3日的271億元人民幣。該行注意到,2025年3月的淨流入1,498億元人民幣是自內地與香港股票互聯互通機制啟動以來的第二高月度淨流入。2021年1月的淨流入2,595億元人民幣是該機制啟動以來的最高月度淨流入。
南向交易在香港股市中扮演關鍵角色。該行認為南向交易在過去幾年中錄得不錯的淨流入,並在日益增大的地緣政治風險中對穩定香港股市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南向交易在改善投資情緒和香港股市的選股思路方面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在過去十年中,與內地相關的公司逐漸在香港股市中佔據主導地位。根據港交所(00388.HK) +5.600 (+1.825%) 沽空 $6.13億; 比率 19.242% 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與內地相關的公司股票佔總市值的81.44%,佔總交易額的91.4%。截至今年4月9日,南向交易佔香港平均日成交額的21.4%,相較於2024年的17.3%、2023年的14.1%和2022年的11.8%有所上升。
該行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南向交易鏈接中的一些活躍交易股票。展望未來,該行預計內地投資者通過南向交易鏈接對香港上市股票的強勁需求將在今年持續,主要得益於香港股市受美國關稅不敏感行業結構、有吸引力的估值和高股息收益率。該預計2025年內地與香港南向交易將錄得1.2萬億元人民幣的淨流入,高於2024年的7,440億元人民幣。中銀國際認為,內地與香港股票的互聯互通機制將長期成為港股潛在重估的關鍵驅動因素。年初至今的投資行為數據顯示,南向投資者已關注互聯網、電信、半導體和汽車股。
相關內容《大行》大和降小米(01810.HK)目標價至60元 評級升至「買入」
該行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南向交易中的活躍交易的股票,包括騰訊(00700.HK) -1.400 (-0.315%) 沽空 $24.07億; 比率 11.706% 、小米-W(01810.HK) +1.200 (+2.787%) 沽空 $18.41億; 比率 11.706% 、中移動(00941.HK) +0.550 (+0.684%) 沽空 $3.13億; 比率 19.042% 、阿里-W(09988.HK) -1.800 (-1.718%) 沽空 $57.10億; 比率 30.804% 、泡泡瑪特(09992.HK) +5.700 (+3.964%) 沽空 $1.61億; 比率 7.976% 、華虹半導體(01347.HK) +4.250 (+14.073%) 沽空 $2.65億; 比率 6.687% 、美團-W(03690.HK) -1.900 (-1.307%) 沽空 $8.83億; 比率 12.000% 。(wl/da)(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04-11 16:25。)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