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數早盤集體下跌,截至午間收盤,滬指跌0.19%報3969.05點,深成指跌1.27%,創業板指跌1.51%,北證50跌2.3%。滬深京三市半日成交額12311億元,較上日縮量1674億元,全市場超3600只個股下跌。
盤面上,科創半導體、半導體設備材料上漲,中微公司漲超7%,科創半導體ETF鵬華、科創半導體ETF、科創半導體設備ETF漲超2%;半導體設備ETF、半導體材料ETF、半導體設備ETF易方達、半導體設備ETF、半導體設備ETF基金、半導體產業ETF漲超1%。
科創半導體ETF聚焦芯片廠商的上游,覆蓋科創板中半導體設備和半導體材料細分領域。
半導體設備ETF跟蹤中証半導體材料設備指數,半導體設備佔比61.4%,半導體材料佔比21.9%,覆蓋光刻機、蝕刻機、薄膜沉積設備及硅片、光刻膠等關鍵環節龍頭企業,中微公司+北方華創權重超30%,高度契合國產替代主線。
消息面上,東吳證券認為,長存三期、長鑫存儲兩大存儲FAB加速新產能擴張,國產半導體設備自身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2026年有望開啟確定性強的擴產週期,設備全行業訂單增速或超過30%,有望達到50%+。
此外,亞馬遜與OpenAI簽署380億美元算力大單。
亞馬遜週一收漲4%報254美元,創歷史新高,成交額244.73億美元,總市值2.72萬億美元。亞馬遜宣佈其雲計算部門AWS與OpenAI簽下了一份380億美元的協議,提供算力容量。
根據這項為期七年的協議,AWS將向ChatGPT的開發者提供數十萬顆英偉達GPU,包括英偉達的GB200和GB300 AI加速器,這些芯片將以集羣方式運行,以協助ChatGPT生成回答或訓練下一代模型。 OpenAI將立即開始使用AWS的算力,所有目標產能將在2026年底前投入使用,並可在未來幾年選擇擴大與AWS的合作。協議的第一階段將使用AWS現有的數據中心,亞馬遜未來也會為OpenAI額外建設新的基礎設施。
有消息稱,台積電從9月起陸續通知客户,決定自2026年1月起,5納米以下的先進製程將執行連續四年的漲價計劃,報價平均漲幅約3%-5%。這是台積電罕見採取的長期調價策略,顯示AI與高效能運算(HPC)需求強勁,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議價力與技術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北美雲廠商陸續公佈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資本開支加速增長,資源高度集中於AI基礎設施的部署與建設。2025年三季度,北美四大雲廠商資本開支合計1133億美元,同比增長75%,環比增長18%。
谷歌2025年第三季度資本開支為239億美元,同比增長83.39%。絕大部分資本支出用於技術基礎設施,其中約60%投資於服務器,40%用於數據中心和網絡設備。公司預計2025年全年資本支出將在910億至930億美元之間,高於此前850億美元的預期,並展望2026年資本支出將大幅增長。
微軟2025年第三季度資本開支為349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74%。其中約一半用於短期資產,主要為GPU和CPU,同時持續更換報廢的服務器和網絡設備。公司計劃在2025年將AI總容量提升80%以上,並在未來兩年內將數據中心總佔地面積擴大約一倍。
Meta2025年第三季度資本開支為194億美元,主要用於服務器、數據中心和網絡基礎設施。公司預計2025年資本支出將在700億至720億美元之間,高於此前預測的660億至720億美元,並預計2026年資本支出增長將顯著高於2025年。
亞馬遜2025年第三季度資本開支為342億美元,同比增長60.86%。過去12個月新增數據中心容量超過3.8GW。公司預計2025年全年資本支出將達到約1250億美元,並將在2026年進一步增加,主要投向AI所需的數據中心、電力和芯片。
銀河證券表示,AI整體需求依然強勁,Trendforce預計2026年全球八大CSP雲服務提供商資本支出將同比增長24%至5200億美元,帶動算力芯片需求,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華金證券指出,華為正式發佈《智能世界2035》與《全球數智化指數2025》報告,指出通用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十年最具變革性的技術驅動力。預測到2035年全社會算力總量將實現高達10萬倍的增長。持續看好人工智能推動半導體超級週期,從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以及上游設備材料端,建議關注半導體全產業鏈。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