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上漲,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續創年內新高;截至收盤,滬指漲0.83%報3853點,深證成指漲1.8%,創業板指漲2.28%,科創50指數漲3.49%。全市場成交額2.35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縮量1713億元,超4400股上漲。
盤面上,消息稱台積電2納米制程將再漲價逾50%,中芯概念、半導體及存儲芯片板塊大漲,神工股份、江豐電子、興福電子20CM漲停。
半導體設備ETF、半導體設備ETF易方達、半導體設備ETF基金、科創半導體設備ETF、科創半導體ETF鵬華漲超9%;半導體設備ETF、半導體材料ETF、科創半導體ETF、半導體產業ETF漲超8%;芯片設備ETF漲超7%。
半導體板塊上漲,多重催化來襲:
1.阿里吳泳銘:積極推進3800億的AI基礎設施建設,並計劃追加更大的投入。
9月24日2025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正式推出其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能力最強的模型Qwen3-Max。
此外,阿里巴巴推進3800億AI基礎設施建設。
阿里集團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吳泳銘表示,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統,而AI雲是下一代計算機,也許未來全世界只會有5、6個超級雲計算平台,目前阿里正積極推進3800億的AI基礎設施建設,並計劃追加更大的投入。
2.業界傳出,台積電末代3納米制程CPU價格比前代上漲約20%,明年2納米制程將再增加逾50%的售價,加上存儲器、硬盤等供不應求,半導體通貨膨脹正在發酵中。
3.國產AI芯片發佈,有望鞏固芯片國產替代邏輯,帶動國產芯片生產需求。近期華為在全聯接大會2025上公佈了後續昇騰芯片路線圖,路線圖顯示其將在2026年Q1推出昇騰950PR芯片,2026年Q4推出昇騰950DT,並在2027-2028年各推出一款升級版昇騰芯片。
4.存儲擴產開啟,自主可控進程加速。據天眼查APP及企業官方信息顯示,長存三期(武漢)集成電路有限責任公司於2025年9月5日正式成立,此舉被視為長江存儲開啟三期擴產,公司計劃在2025年將月產能提升至15萬片、2026年實現全球NAND市場份額15%,這將帶動半導體設備需求。同時,國內AI芯片專用內存HBM的開發和產能建設,亦有望在DRAM領域帶動半導體設備需求。
5.NVIDIA投資50億美元入股英特爾,雙方將合作開發整合NVIDIAGPU與英特爾x86架構的系統單晶片(SoC),重點面向高效能PC與數據中心市場。合作產品預計2026年推出,年市場規模估達500億美元,英特爾強調不影響其自有GPU研發。
6.長川科技發佈2025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27億元-8.7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1.39%至145.38%。公告稱,報告期內,半導體行業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公司客户需求旺盛,產品訂單充裕,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長,帶動利潤顯著提升。
華龍證券研報表示,“雲+AI”將是阿里巴巴接替電商的“第二增長曲線”,其“AI基礎設施+大模型+應用”的AI業務格局將進一步築牢競爭壁壘,看好AI相關業務收入佔比提升帶來的潛在估值提升,同時其AI業務相關的合作伙伴有望受益,建議關注阿里鏈廠商相關業務進展。
中信建投証券指出,阿里雲棲大會召開,繼續看多阿里全棧AI佈局和端側AI。重視以阿里為代表的國內互聯網大廠Capex投資和生態圈玩家,包括國產芯片鏈企業、isv廠商等。Pre-AI的收入率先落地。國內企業數據治理相對海外落後,AI應用落地需要更多前期準備工作。部分細分垂直場景 AI收入更快。其中創收關注醫療、教育、市場營銷側產品;降本關注AI-coding、多模態生成。本地推理逐步起量,利好服務和雲廠商。推薦關注端側AI和相關產業鏈。
業內認為,在關鍵設備國產化能力提升、國產AI芯片發佈與存儲擴產三重利好催化下,上游設備廠商或有望受益。AI芯片的集中進展、以及存儲擴產或有望拉動刻蝕機、薄膜沉積等國產關鍵設備採購,激活設備增量需求,上游廠商或將受益。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