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表示,中國整治惡性競爭的行動可能帶來跨行業信用影響,並預計2026至2027年間中國通脹率將上升。不過,若平衡消費與產出的舉措未達預期,則通縮壓力或將持續,並對企業及金融機構的信用構成負面影響。
惠譽預計,受美國加徵關稅導致淨出口支撐減弱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速將自2025年的4.7%放緩至2026年的4.1%。中國政府在3月初的工作部署中將提振消費和擴大內需作為2025年重點任務,但圍繞該工作重心能否延續至2026年存在的不確定性可能加劇年末需求波動。惠譽預計,除非消費者信心呈現持久復甦,這很可能受益於房地產市場復甦前景改善,否則消費者支出增速將自2025年的4.9%降至2026年的3.5%。惠譽的基準情景假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額繼於2025年下降7%之後,2026年將進一步下降6%。
惠譽指出,消費增速放緩將影響消費類企業的財務指標。疲弱的收入增速疊加暗淡的就業前景正抑制消費者信心,並強化惠譽對中國車貸資產支持證券資產池表現在短期內將繼續惡化的觀點。此外,證券化資產池中高風險產品上升亦助推該惡化趨勢。
此外,惠譽進一步指出,政府通過「反内捲」行動加碼遏制惡性競爭,例如針對被視為供給過剩的行業出台控產政策,以及發佈避免惡性價格戰的官方指引。此等舉措對部分行業的影響愈加明顯,例如,2025年上半年水泥行業產量按年下降4.3%,最近數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顯著下滑。相關風險在於,隨着投資降幅快於產能出清,「反内捲」行動會導致總需求降幅快於總供給降幅,從而可能阻礙增長並加劇通縮壓力。
惠譽授評製造業企業通常規模較大、獲得中央政府的強力支持,且往往是其所在行業中成本效率更高的生產商。因此,惠譽預期,從長期來看,該行動整體上應能對多數此類受評企業的信用構成正面影響,但該觀點的成立以多項限定條件為前提。
在汽車等部分行業,旨在遏制降價與金融促銷的政策可能(至少暫時)衝擊銷售量。惠譽認為,降低大幅折扣將支持整車廠在中期維持更穩定的盈利能力,但旨在實現有序供給與競爭的政策在落地執行上面臨嚴峻挑戰,同時競爭趨勢向創新與電池成本通脹轉移,可能仍令利潤率承壓。
惠譽認為,「反内捲」行動的落實進度可能慢於其預期。例如,近期水泥行業產能監管趨嚴凸顯了政府在實現原定規劃目標方面面臨的挑戰。政府可能仍難以實現產出合理化目標,尤其是若建築業需求下滑快於水泥產能整合進程,或關停水泥廠在地方層面存在政治阻力。類似因素也可能阻礙其他行業(如石油精煉與營銷)落後產能出清進程。
惠譽續指,若「反内捲」行動令不利於信用指標的價格戰強度減弱,則該行動在短期內也可能對受評消費服務提供商構成正面影響。鑑於自 2025 年第二季度開始的激烈價格戰導致美團營收增速放緩、盈利能力與自由現金流走弱,惠譽於 2025 年 9 月將美團「BBB+」評級的展望自「正面」調整至「穩定」。 (hc/u)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