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港通訊> 由人民銀行主管的《金融時報》引述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指,對於人行近期表態的「擇機降準降息」,他理解「擇機」有三層含義,其一,是如果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出現某種不利變化,如面臨美國加徵關稅等外部衝擊,對中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人行可能進一步降準降息,刺激經濟增長。
其二,如果擴張性財政政策產生的加息壓力,削弱財政擴張效果,人行就可能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增加流動性供給,進一步降低利率,甚至在二級市場買入新增發的國債,使擴張性財政政策充分發揮作用。
其三,當資本市場,即股市、樓市遭受某種衝擊暴跌,引發系統性經濟金融風險時,人行不但需要大幅降息,提供充分的流動性,甚至要直接入市干預,從而穩定資產價格。
余永定指,2025年,中國經常賬戶順差將會大幅減少,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也會減少,但幅度應該小於上年。因此,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貶值壓力,應該要大於上一年度,但仍處在正常範圍內。他認為,中國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作為最後一道防線,人行完全有能力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維持在「合理均衡水平」。
余永定指,中國當前存在兩個待解決的問題,包括需要讓貿易順差維持一定增長速度,達到5%左右GDP增長目標。另一方面,截至去年底,中國累積3.2萬億美元的海外淨資產受到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這些資產亦面臨風險。
余永定認為,針對關稅壁壘,中國必須加速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轉變,而非訴諸於人民幣貶值,增加出口補貼和出口退稅等措施。 (ST)
#人行金融時報 #余永定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滙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