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港通讯> 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第十四次《香港企业管治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2025年的调查报告显示,香港大型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和管治(ESG)报告披露水平方面有所提升,尤其是在气候相关披露和绿色金融领域表现突出。然而由2026年1月1日起,大型股发行人必须按新气候规定作强制披露,惟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尚未作好准备。
为了更符合国际标准,港交所(00388.HK) -0.600 (-0.142%) 沽空 $2.75亿; 比率 21.473% 已更新其 ESG 披露守则,并强制要求企业全面披露其气候相关的管治、策略、风险管理及指标与目标。根据报告所设的提前采纳新规定评分机制,高达41%的大型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公司准备不足,情况令人关注。这些公司的披露内容模糊且资讯不足,尤其在风险管理与气候目标方面,这将导致企业面临合规失误及声誉损害的风险。
仅有10%的公司准备充份,能够提供全面的披露,精准的量化数据,遵循获认可的框架并采用第三方验证。值得注意的是,地产及建筑业(50%)以及公用事业(30%)在气候披露准备方面表现领先.主要因其对环境的重大影响。
2024年,95%的大型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公司披露了气候相关风险,较2023年提升了6%。68%的公司的ESG 报告取得独立验证,同比增长8%。然而,只有11%的公司披露了气候变化对财务造成的量化影响,仅4%的公司展示了详细及全面的风险管理流程。另有70%的公司披露了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
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谘询合夥人夏其才表示:「企业对量化气候变化的财务影响仍持犹豫态度,担心这会暴露自身竞争劣势或吓退投资者。但市场越来越依赖气候披露来评估风险,透明度缺失实际上会削弱投资者信任。随著2026年披露新规定生效日期临近,我们促请尚未充份准备的企业立即采取行动,提升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披露及财务影响量化方面的报告质量。除符合合规要求,主动采取气候变化适应措施,更能增强企业的韧性及提升市场信心。尽管香港交易所已在披露标准方面有所进展,惟要有效推动企业超越表面披露,仍有赖更清晰的指引与完善的执行机制。」
致同(香港)分析了105间大型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公司的2024年年度报告及 ESG 报告,以评估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中的大型企业在气候相关披露、验证、绿色金融和科技创新等议题上的披露水平。
致同的调查报告指出,在2024年的 ESG 报告中,有10间大型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公司披露其绿色融资规模超过500亿港元,较上年增长20%,突显出香港可持续金融领域的迅速成熟。这增长趋势也反映出在支持性政策和日益严格的 ESG 披露要求的驱动下,香港正逐步崛起?亚洲领先的绿色金融中心。展望未来3-5年,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谘询副总监严欣琪认为,香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将更加巩固。
整体而言,39%的大型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公司在其 ESG 报告中提及绿色金融工具,按年增长3%。在提及绿色债券或 ESG 融资的41间公司中,有36家(88%)已实际发行相关工具。披露水平亦有所提升,86%的发行公司披露其绿色融资规模,显示市场责任意识正逐步增强。
各行业的表现差异显著:综合企业(100%),金融业(95%)和地产及建筑业(69%)在绿色金融披露方面持续领先。能源业(+50%)与电讯业(+33%)在讨论绿色金融方面展现最强劲的增长,反映各行业对可持续转型融资的兴趣正迅速升温。
金融业、材料业、地产及建筑业、电讯业与公用事业的所有公司均已发行绿色债券,相比2023年有显著增长。这变化可能源於上述行业资本密集的特性,以及绿色项目所带来的更多机遇。相较之下,必需消费品、能源、医疗保健、工业及资讯科技等行业的企业则未有发行绿色债券,与去年情况一致。
绿色金融的整体规模显著扩大。2023年,超过半数的绿色金融发行额在100亿港元或以下。而2024年,78%的发行额超过100亿港元,这彰显市场动能持续向上,亦反映在高碳排放、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可持续资本配置的战略重要性正不断提升。
严欣琪表示:「在全球减碳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香港在绿色金融领域具备领先优势。然而,要维持这领导地位,仍有赖监管机构与业界协同合作,弥补披露缺口,并妥善管理技术风险,才能在稳固市场信任的同时,推动长期增长。随著新加坡与欧盟等全球主要市场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政策,包括新加坡推出《2030年绿色发展蓝图》、欧盟通过《欧洲绿色债券标准》,可见香港政府和企业在步调上也保持一致,并展现其致力於巩固香港作为全球可持续金融枢纽的角色,以及建设环境与经济韧性的承诺。」
超过半数(58%)的大型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公司提到,已部署或计划部署 AI 技术以提升 ESG 数据收集及报告的准确性。另有92%的企业在其 ESG 报告中强调网络信息安全议题,较2023年显著增长10%。香港《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电脑系统)条例》将於2026年1月生效,能源、金融、医疗保健、通讯、交通等重点行业的运营机构正面临更大的法律与运营压力,亟需强化网络安全韧性。
自动化的兴起引发社会对数据隐私、漂绿行为及合规问题的关注,惟现行监管框架仍有待完善。仅有69%的公司披露了 AI 相关培训或 IT 技能提升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提及人工智能管理系统国际标准 ISO 42001。这突显出企业在 AI 运用与新兴全球标准接轨方面存在重大疏漏。
此外,调查报告发现,2024年有34%的大型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公司将薪酬政策与 ESG 关键绩效指标(KPI)挂?u,但仅有10%披露具体执行机制。
夏其才总结道:「网络安全与 AI 治理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维护持份者信任、应对日益严格监管要求的关键措施。随著新气候规定强制披露即将实施,香港上市公司必须加快 ESG 方面的转型步伐。企业的重心应从报告「数量」转向「品质」,包括投资建设稳健的数据系统、引入独立验证,并对标国际准则。这不仅是合规的需要,更是企业在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与数码韧性的经济环境中,争取未来投资与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BC)
(港股报价延迟最少十五分钟。沽空资料截至 2025-10-23 16:25。)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汇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