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憲法法院週五(29 日)做出裁決,因總理貝東丹 · 欽那瓦(Paetongtarn Shinawatra)在與柬埔寨參議院主席洪森的通話中言行違憲,即刻解除其總理職務。
這項裁決再次讓泰國政局陷入動盪,引發外界對於新任總理人選與未來政局走向的高度關注。
憲法法院為何裁定貝東丹違憲?
泰國憲法法院的九位法官以六比三的表決結果,裁定貝東丹的行為違反憲法。
裁決書指出,儘管法院認同貝東丹與洪森通話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國家利益,但她在通話中對泰國軍方發表負面言論,並向洪森求情,這類行為損害了國家利益,因此構成違憲,依據憲法終止其總理職務,此裁定自憲法法院 7 月 1 日暫停其總理職務之日起生效。
此次調查源於 36 名泰國參議員的請求,他們質疑貝東丹的行為是否違反了憲法與政治道德標準。
根據先前洩露的錄音內容,貝東丹在通話中稱洪森為「叔叔」,並請求他協助解決兩國邊境問題,同時批評了一名泰國軍官。批評者認為,她的這些言行有損泰國的國家尊嚴與形象。
對此,貝東丹曾公開辯解,稱她與洪森的通話是為了維護邊境和平與安全,並解釋其措辭是「私下溝通策略」,屬於一種外交手段,並未違反憲法規定。
在法院宣判當天,貝東丹並未親自前往憲法法院,而是在總理府透過直播聆聽裁決結果。
隨後,她在總理府召開記者會,向媒體表示尊重憲法法院的裁決,但重申其行為的出發點是為了國家利益,且她最看重的是人民的生命。她也呼籲各界團結一致,共同恢復政治穩定。
誰將接任泰國新總理?
根據泰國憲法,在總理職務被解除後,全體內閣成員也必須一同卸任。代理總理普譚(Phumtham Wechayachai)將率領其餘內閣成員繼續行使看守職責,直到新內閣正式就職。
接下來,國會下議院將負責選出新一任總理,但憲法並未對新總理的選出時限做出明確規定。
目前符合資格的總理候選人共有五位,分別是:
- 為泰黨推出的猜卡森(Chaikasem Nitisiri)
- 自豪泰黨黨魁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
- 前總理巴育(Prayuth Chan-ocha)
- 分別隸屬泰國人團結建國黨和民主黨的披拉攀(PIRAPAN SALIRATHAVIBHAGA)和林明利(Jurin Laksanawisit)。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的執政聯盟在國會下議院中僅佔微弱多數,缺乏具有突出優勢的人選來繼任總理。因此,下議院可能需要經過多輪投票,才能最終確定新任總理人選。
泰國政局是否會面臨重新選舉?
隨著貝東丹被解除職務,泰國國內關於是否解散下議院並重新舉行選舉的討論再度浮現。如果代理總理普譚最終決定解散下議院,法律規定必須在 45 至 60 天內重新舉行選舉。
然而,此舉很可能會面臨法律挑戰,預計將有政治人物和請願者向憲法法院提請裁決其合法性,這將使得泰國政局進一步陷入「司法政治」的循環。
分析人士警告,如果提前選舉被觸發,泰國政局將面臨重新洗牌,並存在再次爆發街頭抗議和政治對立的風險。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短期內泰國都將面臨政治不確定性加劇、經濟復甦受阻的風險。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