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TSLA.US) 近日陷入多重困境,股價持續承壓。這場危機源自於政治博弈與經營困境的雙重夾擊,創辦人馬斯克與美國總統川普再度公開爭執引發市場震盪,而公司疲軟的業績表現更讓投資人信心受挫。雙方隔空交火導致特斯拉股價周二 (1 日) 暴跌 5%,市值蒸發約 545 億美元。
政治紛爭成為導火線。隨著川普力推的「大而美」減稅法案提交參議院審議,其與馬斯克的矛盾公開化。
美國總統川普周二 (1 日) 在社群平台指控馬斯克旗下企業取得巨額補貼,並提議由新設的「政府效率部」(DOGE)展開調查。他指出,馬斯克曾明確支持其反對電動車強制令的立場,質疑對方獲得補貼的合理性,甚至暗示應終止相關補助,馬斯克隨即在 X 平台反擊要求全部削減補貼。
這場爭執暴露了兩人關係的急劇惡化。去年大選期間還是川普堅定支持者的馬斯克,在出任 DOGE 負責人後,因反上述法案與白宮產生嚴重分歧,並在 5 月底突然宣布辭職,隨後雙方在社群媒體展開持續論戰。川普威脅終止補貼合約,馬斯克則抨擊關稅政策,並揚言停飛 SpaceX 太空船。
經營層面的困境同樣嚴峻。今年首季特斯拉僅交付 33.67 萬輛汽車,創 2022 年第二季以來新低,而截至周一 (6 月 30 日) 的第二季共交付 38 萬 4122 輛電動車,較去年同期的 44 萬 3956 輛下滑 13.5%。
此外,歐洲市場連續五個月銷售下滑,5 月年減 28%。分析師普遍預期即將公佈的第二季數據將持續走弱。摩根大通將交付量預期從 39.5 萬輛下調至 36 萬輛,降幅達 9%;富國銀行更警告自由現金流可能轉負。
市場擔憂集中在歐洲需求持續疲軟、美國電動車稅收抵免政策可能提前到期,以及中國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影響。
儘管特斯拉透過產品升級應對挑戰,周二將 Model 3 長續航版售價上調至 28.55 萬元,並升級電池系統提升續航至 753 公里,但分析師認為,這只是應對供應鏈壓力的被動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此次漲價僅針對高配車型,基本款價格保持穩定,顯示其維持市場涵蓋率的策略。
財報顯示,特斯拉產能利用率下降,今年首季生產量年減 16.3%,摩根大通 (下稱小摩) 將全年每股 EPS 估值從 2.07 美元下調至 1.75 美元,遠低於華爾街預期的 1.87 美元,4 富國銀行分析師 Colin Langan 亦維持「減持」評等,目標價僅 120 美元。
這場危機折射出特斯拉麵臨的複雜局面,政治立場可能影響政策紅利,而產品競爭力與市場需求間的平衡更顯脆弱。
隨著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白熱化,如何重建成長引擎將成為特斯拉亟待解決的難題。特斯拉預計將於美東時間 7 月 23 日 (台灣時間 7 月 24 日凌晨) 公布第二季財報,屆時市場將關注更多車型計畫與新業務布局細節。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