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導,曾被視為 AI 領域最成功合作典範的微軟 (MSFT.US) 與 OpenAI,如今正因 AGI(通用 AI) 定義問題陷入激烈談判。這對昔日盟友目前就 OpenAI 重組計畫進行協商,但雙方在關鍵條款上僵持不下,合作關係出現明顯裂痕。
2019 年,微軟首度向 OpenAI 投資 10 億美元,迄今已向 OpenAI 投資超過 137.5 億美元,成為這家 AI 新創公司最大的金主。
過去三年來,微軟基於 OpenAI 技術推出 Copilot 等重磅軟體工具,而 OpenAI 也透過微軟的雲端資源支撐 ChatGPT 等服務。然而,隨著 AI 技術快速發展,兩家公司間的利益衝突日益浮現。
AGI 條款成爭議核心
根據 2019 年簽署的投資協議,微軟可在 2030 年前使用 OpenAI 的尖端技術,但一旦 OpenAI 董事會認定 AI 已發展到足以超越人類的 AGI 階段,就有權單方面切斷微軟的技術存取權限。
當年參與合約談判的人士回憶:「所有人都把這當成笑話,畢竟 AGI 在當時純屬科幻故事。」
然而隨著 AI 技術快速發展,這項條款已成為雙方主要矛盾點。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 (Sam Altman) 今年 1 月公開宣稱,OpenAI「現在有信心知道如何構建 AGI」,並表示這項技術「已近在眼前」。
微軟態度強硬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 (Satya Nadella) 對此強烈反對,他在 2 月的一場 Podcast 節目中表示,若是由我們自己宣布 AGI 里程碑,就是毫無意義的一種自嗨。真正基準是世界經濟能實現每年 10% 的成長,否則任何公司都沒資格自稱 AGI 時代來臨。
重組談判停滯
OpenAI 正尋求微軟同意重大重組計畫,為營利性子公司未來上市鋪路。但微軟作為該子公司最大外部股東,要求 OpenAI 移除 AGI 條款才願意點頭。
據報導,過去 8 個月重組談判因此問題停滯不前,OpenAI 高管甚至暗示公司可能很快宣布已實現 AGI。微軟內部則判斷,OpenAI 不可能在 2030 年協議到期前成功宣布達成 AGI。
尋求解決方案
為打破僵局,雙方正考慮用「人工超級智能」概念取代 AGI 作為基準,相當於把終點線推向更遠未來。
同時,微軟也拒絕 OpenAI 提出的一系列讓步要求,包括放棄抽取 OpenAI 20% 收入的權利,以及允許客戶透過微軟競爭對手使用 OpenAI 模型。
關係出現變化
儘管仍是合作夥伴,但雙方關係已悄然生變。原先,微軟是 OpenAI 算力資源的唯一供應者。納德拉也曾公開表示,「ChatGPT 每一天的成功,對微軟來說也是美好的一天。」
但今年 3 月 OpenAI 圖像生成工具爆紅時,微軟伺服器不敷使用,OpenAI 轉而向 Google 雲端取得資料中心的算力。
兩家公司隨後達成更廣泛雲端合作協議,雖未允許 Google 向客戶轉售 OpenAI 模型,但微軟與 OpenAI 都宣稱,這是雙方管理層都樂見的發展。
投資者關注結果
談判結果將影響包括軟銀在內的眾多頂級投資者,他們都指望 OpenAI 能上演史上最大規模 IPO。
若談判破局,OpenAI 營利部門將維持現狀,IPO 根本不可能。該公司預測,在 2029 年實現獲利前,未來 4 年將燒掉 460 億美元資金。
儘管矛盾重重,據悉雙方高管仍進行每日會談,納德拉等微軟高管仍相信,可以在不導致談判崩盤情況下達成協議。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