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 (IMF) 周二 (22 日) 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從 1 月預測的 3.3% 大幅下修至 2.8%,並指中國和印度將成為拉動全球成長的核心力量,而美國因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其對全球經濟的貢獻預期被下調,全球經濟的復甦正因貿易摩擦升溫與政策失誤面臨嚴峻考驗。
報告指出,IMF 基於購買力平價計算的預測顯示,未來五年中國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將達 23%,高於半年前預測的 21.7%,印度貢獻率預計超過 15%,成為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相較之下,美國的貢獻比例從 11.6% 微降至 11.3%,與歐盟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根據 IMF 分析,全球約 80% 的經濟成長仍將集中於前 25 個國家,但發展中國家正逐步重塑全球成長格局。
IMF 此次下調全球成長預期主要因為美國自今年以來實施的激進關稅政策,美國對主要貿易夥伴加徵關稅的舉措,導致全球關稅水平攀升至近百年來新高。儘管部分措施暫停,但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已造成供應鏈中斷、企業投資意願下降,並推高商品成本。
IMF 預測,今年全球貿易成長將放緩 1.5 個百分點,明年則只會小幅回升。受此影響,美國經濟成長預期從 1.8% 下調至 0.9%,歐元區則降至 0.8%。
發展中國家則呈分化態勢。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今年成長預期為 3.7%,較此前預測下調 0.3 個百分點,但印度和中國持續展現韌性。
不過,IMF 同時警告全球通膨回落速度將慢於預期,今年預計維持在 4.3%,發達經濟體通膨壓力更甚於新興市場。
IMF 強調,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債務水位與升息環境已大幅削弱各國政策緩衝空間。
報告中還模擬貿易爭端若進一步激化,全球經濟成長率恐再降 1.5 個百分點,並引發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因此,IMF 呼籲各國保持貿易政策穩定性,避免採取單邊主義措施,同時加強貨幣政策協調以維持金融穩定。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