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再次入主白宮才兩個月,就動搖了美國近一個世紀時間建立起來的金融霸權支柱。
川普對聯準會再次發表長篇大論,明確地威脅要炒掉聯準會主席鮑爾,只會讓這場全面貿易衝擊波更強,投資人不得不重新審視支撐美國經濟主導地位的資產。作為壓力時期傳統避風港的美元和美債突然魅力大減。不久前,投資人還在期待所謂的「川普交易」,預計美國例外論會大放異采,但現在看來更像是「拋售美國交易」。
德國商業銀行董事長、前德國央行行長維德曼 (Jens Weidmann) 上周在倫敦對聽眾表示,「地緣政治權力結構正在我們眼皮底下重組。」「美國的過度特權可能並非堅不可摧。」半個多世紀前歐洲曾用「過度特權」這個詞來形容美元的主導地位。
讓人們更為擔憂的是,川普又加劇了針對聯準會的口水戰,要求立即降息。雖有雜音懷疑他是否有權解雇鮑爾,但投資人對聯準會獨立性以及法治的信心可能已經受到傷害,而這原本正是美國市場的吸引力所在。
巴克萊策略師在周一 (14 日) 下修美元預測的報告中寫道,「雖然我們仍將聯準會主席下台視為可能性較低的事件,但聯準會獨立性下降的現實可能性所帶來的美元風險太大且不容忽視。」
美國長期以來依靠其消費主導型經濟和美元作為全球金融和貿易的基礎,外界普遍認為美國從中享受到了好處。而川普和他的團隊卻關注被當作代價的觀點:包括就業和製造業的損失,以及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巨額債務。
美國憑藉資本流入為其財政和貿易逆差提供資金。在 4 月 2 日「解放日」之後,資金非但沒有湧入美國,反而馬上逃出。
根據 Apollo Management 策略師史洛克 (Torsten Slok) 說法,外資持有 19 兆美元的美國股票,7 兆美元的美國公債和 5 兆美元的美國公司債,約占市場總量的 20% 至 30%。這些部位如果解除,會無比痛苦。
摩根資管駐紐約首席全球策略師凱利 (David Kelly) 表示,「想想突然轉向高度保護主義政策對美國聲譽的損害。」由此導致對美國政策信心的喪失,「降低了人們願意為美國資產支付的價格。」
在美國國內,川普的關稅令消費者和企業亂作一團,可能面臨需求疲軟、投入成本上升和被外國反制的企業股票大跌。標普 500 指數自 4 月 2 日以來下跌近 10%,市值蒸發約 4.8 兆美元。
美元指數今年下跌超過 7%,創 2005 年推出以來最差開局。但最惹人注意的是美債暴跌。美國國債通常在市場動盪時表現良好,例如 2001 年 9 月 11 日和金融危機期間。
而就在本月,10 年期美債殖利率創下 20 多年來最大單周漲幅。川普出於對債市崩盤的擔憂收斂一些關稅計畫後,殖利率才從近 4.6% 的高點回落;但自從他對聯準會猛烈抨擊以來,又重新攀升。
美元下跌而美債殖利率上升,讓一些投資人感到驚訝,因為兩者通常為正相關。如今恰恰相反,兩者的相關性處於 3 年來最弱水平。這顯示投資人對美國資產普遍避而遠之,並對傳統風險對沖工具產生質疑。
Raymond James & Associates Inc. 資深投資策略師曼齊 (Tracey Manzi) 表示,「最令人吃驚的是,美國國債和美元並沒有像我們以前看到的那樣發揮避險作用。」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