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自ChatGPT推出以来,人工智能已从技术概念跃升为全球股市回报的
“决定性引擎”。瑞银首席投资办公室近日发布全球股票策略报告指出,AI正打破传统投资框架的束缚,成为股票配置中关键的差异化因素,而投资者若想捕捉AI红利,需跳出宽泛的地区、行业或风格标签,聚焦企业将AI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Part.01 传统股票分类框架:解释力不足的 “旧地图”
长期以来,全球投资界构建股票组合时,高度依赖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 “因子模型”,并在 90 年代通过 Fama-French
多因子模型进一步扩展 —— 这类框架以 “预设特征” 划分股票,比如国家(如美国、欧洲市场)、行业(如科技、工业)、规模(大盘 / 小盘)、风格(价值 /
成长)等,将其作为 portfolio 构建和收益分析的核心依据。
但数据揭示了这一框架的局限性:UBS 对 MSCI 全国家指数(MSCI ACWI)过去 20 年的分析显示,国家、行业、风格这三类传统特征仅能解释
24% 的总回报,其中风格因子的贡献更是低至 3%。报告指出,股市回报的主力实则来自 “公司特定因素”—— 且这类因素并非随机:正如 Emmanuel
Candes 等学者在《主题投资:基于风险的视角》(《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2021
年)中所证实,同一主题下的股票往往呈现显著相关性,这意味着传统模型遗漏了 “结构性主题因素”(如 AI、能源转型等)这一关键收益驱动项。
简言之,用 “国家/行业/风格” 的旧地图,已难以适配 AI 时代股市的新地形。
Part.02 AI成改写股市回报规则 “新因子”
瑞银在报告中明确提出:AI 不再是少数公司的 “增长加分项”,而是决定股票回报的 “核心因子”。一系列数据和案例,印证了 AI 对股市逻辑的重塑。
跨维度碾压:AI 受益股全面跑赢
自 2022 年底 ChatGPT 推出至 2025 年报告发布时,AI 受益股(UBS CIO AI 组合成分股)年化回报率接近
40%,而同期全球宽基指数 MSCI ACWI 的年化回报仅为 16%。更关键的是,这种优势并非局限于某一领域 ——
无论按地区(如美国、欧洲、新兴市场)、风格(动量、质量、价值、低风险)还是行业(科技、工业、消费)划分,AI 受益股均大幅跑赢对应分类指数,彻底打破了传统框架下
“某类资产领涨” 的固有规律。
盈利支撑:不是炒作是业绩兑现
AI 股的强势并非源于市场对未来的盲目乐观,而是有扎实的盈利增长作为后盾。报告数据显示,2022 年第三季度至 2024 年第一季度,聚焦 AI
的公司盈利增幅超过60%,而同期 MSCI ACWI 成分股的每股收益增幅不足15%。这种 “盈利剪刀差” 表明,AI
已切实转化为企业的营收与利润增长动力,而非单纯的概念炒作。
效率优势:AI龙头的运营升级
AI 不仅驱动增长,更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作为 AI 早期 adopters,谷歌(GOOGL.US)、Meta(META.US)、亚马逊(AMZN.US)、微软(MSFT.US)、英伟达(NVDA.US)等头部公司将 AI 深度融入业务:谷歌和
Meta 用 AI 优化代码生成与广告投放,亚马逊、微软靠 AI 强化云服务能力,英伟达则以 AI 加速芯片设计 —— 这些举措直接推动其 “人均营收”
大幅提升。UBS 数据显示,2022-2024 年,这五大 AI 龙头的人均营收年增速远超全球市场平均水平,成为 “高增长 + 高效率” 的双重标杆。
关键区分:泛AI≠真AI受益
报告特别警示,投资 AI相关板块(如半导体、美国科技指数、IT 行业)不等于捕捉 AI 红利。真正的差距存在于行业内部:以 IT 行业为例,2022
年底以来,行业内的 AI 龙头回报达 140%,而行业内非 AI 企业的回报仅为 70%,差距翻倍;在工业和通信服务这类 “非传统 AI 行业”
中,分化更为显著 ——AI 受益股的年化回报分别比对应行业指数高出 42% 和 35%。
典型案例印证了这一点:Uber通过AI优化运营与用户体验,股价自 2022年11月以来上涨3.5倍;Spotify 借助 AI升级推荐引擎,股价涨幅
9倍;Meta 则以AI优化广告系统,股价增长近7倍。这些公司并非来自传统认知中的 “AI 赛道”,却凭借AI应用成为股市黑马。
Part.03 AI 从 “赋能” 到 “应用” 无死角
瑞银报告进一步分析指出,AI带来的投资机会并非集中于单一环节,而是覆盖AI价值链三层次,且各环节均涌现出高回报企业:
赋能层:聚焦基础设施与核心技术,如英伟达(芯片)、博通(半导体)、Arista
Networks(数据中心网络),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热潮与 AI 硬件需求激增;
智能层:聚焦大模型与算法,如 Meta 的 Llama 大语言模型(LM),为下游应用提供 “智能内核”;
应用层:聚焦 AI 在具体场景的落地,如 Netflix 用 AI 实现个性化内容推荐,Meta 用 AI
优化广告投放效率。这种全链条受益也体现在美股龙头中:UBS 统计显示,2022 年 11 月以来标普 500 指数表现最好的 10 只股票中,有 5
只直接受益于 AI 技术突破,其中英伟达以 139.8% 的年化回报领跑,Meta(99.9%)、博通(88.1%)、Arista
Networks(66.6%)等 AI 相关企业均位列其中。
Part.04 聚焦AI竞争力而非标签
瑞银团队在报告结尾强调,传统股票分类框架(国家、行业、风格)并非毫无价值 —— 它们仍能帮助投资者归类 “经营环境相似” 的企业,但在 AI
驱动的新市场中,仅靠静态标签已无法捕捉动态的收益机会。
随着 AI 在各行业的渗透持续加深,其将成为企业间差距的 “核心分水岭”,并进一步主导股市回报的分配逻辑。对投资者而言,核心启示在于:
跳出 “买美国市场”“买科技股”“买成长风格” 的宽泛思维,转而分析单个企业将 AI 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
警惕 “泛 AI 概念” 陷阱,即使在半导体、IT 等看似与 AI 相关的领域,也需区分 “真正用 AI 驱动增长” 与 “仅沾边 AI”
的企业。
关注 AI 价值链的全环节机会,无论是硬件赋能、算法研发还是场景应用,均有业绩兑现的潜力。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智通财经